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iking trip.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iking trip.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15 February 2025

挑战富士山吉田路线

好多朋友爱问,爬富士山难吗?

不难。至少,吉田路线一定不难。

我这一生都不是运动爱好者,平时运动量少得可怜。所以,只要我可以爬得上的高山,我坚信任何正常人也都可以做到。2023年11月尾订的机票。放纵自己过圣诞、过元旦、过农历新年。2024年2月才开始训练。约4个月的训练就可以上山了。(我的登山训练看这儿

富士山顶火山口

要爬高海拔的山,说穿了其实就是个尝试了解自己、尽量提升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再从新尝试了解自己的一个循环。
首先,必须得清楚自己的体能限度,理清目标。像我这种运动白痴,我不拼速度,我的目标就是安全攻顶,安全下山。(当年我登神山时,把目标定在成功攻顶,忘了下山这一回事,结果下山时痛苦万分。一来是锻炼不足,二来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催眠自己让潜意识化为意志力。)
目标明确后就是一系列的山路训练,看看自己的气魄,看看自己的耐力,看看自己的痛点,看看自己哪条肌肉不管用……
搞清了自己的问题,就开始上网学习基础原理,然后开始训练自己的节奏,安排一些重点肌肉训练,在山路训练时有意识地着重于某根肌肉,有意识地调节呼吸……
而真正登山的那两天一夜,基本的体能条件已经在状态了,最决定性的,就是意志力了。

登山前,下山后

当然,还有一个完全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因素:天气。当时我们是天天盯着富士山山顶天气预报祈祷,希望老天爷赏我们两天一夜的晴天。我们天天看,它天天grade C。我7月7日早上看天气预测说grade C,可是外头明明晴空一片,自我安慰说这天气预测太水了。

停车场看富士山,万里晴空喔

结果我们登山下山那两天,风老大的,好多时候我必须把登山杖插在土里,扎稳马步,头俯下等那阵强风吹过。我这也明白了那些武侠片、漫画里,大侠们在大雨中扎马步等人的画面了。Grade C时登山真的要小心,Mey就看见我身后一位比较壮大的男生一不留神被风吹倒了。(自己登了山才明白,tenki to kurasu网站上的富士山山顶天气预报登山指数grade A, B, C,看的不只是晴是雨,也看风速云量等,来决定登山适合指数。)


7月7日早上的天气预报


我们一行六人租了一辆七人车,从东京开车到河口湖,在河口湖住了一晚。隔天早上一起开车到Fujisan Parking Lot (former: Fuji-Hokuroku)泊车,然后乘shuttle bus到5th Station(登山季节私家车不可上5th Station)。两人登山,另外四位在五合目和我们一起吃了早餐、shopping、欣赏美景后下山开启她们的山梨两天一夜游。

我俩说要早早登山的,可是东摸西摸的,最后真正跨过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牌坊时已经十一点多了。

进入富士山国立公园前,必须把鞋子扫干净,
以免把外来的植物种子不小心带了进来。


从五合目到六合目这一段是最好走的一段。这时仍然有树荫,路也相对平坦,这时别得意忘形加速消耗体力,才开始呢!
直到看到“富士山安全指导中心”,就是到六合目了。













六合目开始,一路荒芜

从六合目到七合目是我最讨厌的一段,全是土砂路,一阵风过来,眼睛也张不开。而且脚步不稳还会往下溜,挺费力的。

山上紫外线太强,防晒一定要做得好


过了七合目之后,山路渐渐变成陡斜的岩石,段差也越来越大。许多人都说这段是吉田线上最艰难的一段,我倒觉得适应后还算不错,至少是结实的地面,得以脚踏实地,心里比较踏实。而且从七合目开始有好多小屋及小卖部,可以休息的地方挺多的。

看那要命的烈日

小卖部


休息时除了补充水分,我也吃好多零食。我的登山零食包括坚果巧克力,beef jerky,energy gel,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喉糖,全都轻便管用,补糖补蛋白质,最重要是我爱吃。登山心情好太重要了。

到达我们的住处太子馆约三点多四点,我俩精神体力都还好。5点是晚饭时间,我们在“房里”“梳洗”完毕,换上保暖的衣物,吃了晚餐还可以到处拍照留念。



由于我们没赶着上山顶看日出,我睡得很好,四点起身漱口,买杯咖啡,坐在太子馆前等四点半的日出。云层厚,日出咸蛋黄看不着,五点check out开始往上爬。富士山上俯视,风景太美了,千万别专心攻顶而忽略了沿途美景。



还没融化的积雪

从太子馆到山顶,仍然是一路的岩石。“交通”比较繁忙,有像我们看完日出才攻顶的,也有看完日出从山顶下来的。我们用了约三小时从太子馆爬到富士山顶。



由于我们选择在刚开山的第一个星期登富士山(这时登山游客相对比较少)山顶许多店屋都还没开,邮政局也还没开始营业,山顶比较冷清。再加上风真的太大了,大家都躲进建筑物里头。我们到顶上浅间大社奥宫买了些手信,到火山口看看(风太大了,连走路都艰难,我们很快就放弃),然后到顶上扇屋吃了个早餐,休息了一下,就开始下山了。


从富士山山顶走下山,吉田线并不是原路返回的。由于在下江户屋分歧点开始就再没有小屋,于是我们决定先到御来光馆喝了杯咖啡才真正下山。

下山道从八合目一路到六合目都是我讨厌的土砂路,特别容易滑倒。而且风沙飞扬,一种在荒漠上彳亍的感觉。荒凉。

下山路径

我们约三点多回到五合目,稍作休息,到邮政局寄明信片,过后就乘shuttle bus离开了。

在富士山暴晒,黑了几度

比较难度的话,富士山吉田线除了那段土砂路我觉得腿力不好控制(我一直是走三步溜一步的),其他路段在网上看过video做足心理准备可以应付;京那巴鲁山最后那一段的确比较险峻,下山时还一度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比较舒适度到话,富士山是大部分时间暴晒,我们又碰上刮大风;京那巴鲁山好一大段有树荫,爬山时挺凉快的。

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爬富士山比爬京那巴鲁山容易,但爬京那巴鲁山比较“舒适”。

再说,我也比较幸运,爬京那巴鲁山和富士山我都没被高山症困扰,爬山前也没刻意进补。一路上注意自己的呼吸和节奏是要点。

那富士山值得爬吗?(我都爬了,当然说值得。呵呵。)当然值得,富士山上风景宜人万变,真的有种坐看风云变的气派。



Sunday, 9 February 2025

登富士山的准备(三):住宿

大家都说爬富士山的第一个难关是抢住宿,我绝对同意。



我们选择的是最容易的吉田线,从五合目出发。吉田线并不是原路返回的登山路线,下山路线的分叉口处于富士山ホテル和元祖室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住在最高的那三家住宿(御来光馆、本八合目トモエ馆Tomoekan、富士山ホテル),那你就得把所有的行李都背到山顶,再走下山。基于朋友之前爬富士山时住在八合目的トモエ馆给予好评,我们原本一心就想要住在Tomoekan,次选是御来光馆,第三是富士山ホテル。这样的话隔天攻顶看日出时没那么辛苦。



当山顶小屋开始陆陆续续可以预订时,我们可紧张了。凌晨不睡觉就为了抢个床位。结果最高那三家比抢演唱会票还难,很快就一扫而空。我们决定换策略,只要是八合目的,抢到哪家住哪家,最后订了八合目最低的太子馆。于是,我们登山的plan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

首先,我们决定放弃在富士山顶看日出。我们坚信在3100m的高度和3776m的高度看的日出应该没有太大差异。(再说,富士山顶出名气候多变,看不看到日出还是个未知数)
第二,我们确保背包没有半克多余的重量,以减少最后一段攻顶的路途的负担。

最后,我们反而发觉住在太子馆成了最好的安排。


太子馆是八合目的第一家小屋。当你在烈日下爬了几个小时,穿过了好几家的小屋,到八合目时已经是相当累了。太子馆的休息处风景宜人,凉风习习,坐下来后真的不想走。好多和我们一起休息的登山客听说我们就住在太子馆,无不露出羡慕的眼神。(从太子馆到下一家小屋蓬莱馆还要约30分钟,要到御来光馆可还漫长呢。)

休息够了我们我们就check in太子馆“房间”,抹了身体换了衣服,吃了馆里准备的晚餐,我们还可以精神抖擞地到处拍照等日落。之前在网上读到,许多住在更高处的登山客,好不容易爬到入住的小屋时都快累得虚脱了。

太子馆一楼,每一帘后是一间“房间”

我们的房间 - 每人一个睡袋一个枕头几个挂衣钩

晚餐 - 就只是充饥啦,不过热茶无限续杯

隔日早餐 - 饭团

隔日早餐 - 面包

富士山形状的甜点

夜里出来上厕所时看的夜景

我们睡得早,迷迷糊糊中可以听见外头寒风凛冽、狂风怒吼。我约夜里十点多起床上厕所,已经有住客开始作攻顶登山准备。没法子,日本夏天日出4:30am,要在山顶看日出就必定得牺牲睡眠,还必须在大风中登山。

富士山上的日出

而我们就睡到4点多,用漱口水漱一漱,买杯咖啡就坐在太子馆外等日出。云层很厚,我们没看见惊艳万分的日出,但是富士山上的风景真的很美,细看还可以看见海岸线,可以看脚下各物渐渐镶上银边再渐渐变清晰。

太子馆的check out时间为早上5点!!我们看完日出回房间稍微整理,背上了包就上路了。

我相信富士山的小屋卫生和服务应该没什么巨大差别,选择小屋最大的考量应该是个人体力和速度,以及是否要在富士山顶看日出。但必须要选择住在八合目以上的小屋,否则用太多时间攻顶,下山时也挺辛苦的。


Wednesday, 29 January 2025

登富士山的准备(二):登山配备

爬富士山与爬神山的最大差距,就是现代生活的舒适程度。

首先,富士山缺水,饮用水卖得老贵,撒一泡尿也要给钱,连刷牙都是奢望,更别提洗澡了。所以,除了必须在背上山的饮用水重量和买水的费用之间做个平衡,还得带上漱口水、抹身体的wet tissue、face cleansing wipes等。神山水源充足,山顶住处甚至可以冲凉。

其次,所有的垃圾,必须自己背下山!我平时那种穿上破旧衣物,每一站丢一些的减轻负担方式行不通。由于我对自己的体能信心不大,所以在背上山的配备上(和将会制造的垃圾),我真的是斤斤计较,10克都不愿多带。

下图为我在飞往日本前所准备的所有登山配备,重量约三公斤。


最下一层为防水配备 — 我带了件Puma风衣、一件防雨裤,备了个背包防水套,带了个手机防水套,并带上好多个ziplock bags(装垃圾、衣物等)。
接着是登山时穿的衣物:内衣内裤、帽子、护膝、Uniqlo dry-x t shirt、Uniqlo Airism 长裤、袜子、护颈巾、速干毛巾、Uniqlo Airism UV cut sleeves、手套。
然后是御寒物件:手套、Uniqlo pocketable down jacket、beanie、Uniqlo Heattech 上衣、Uniqlo Heattech Extra Warm 裤子。
最后是遇上雨天的话可以替换的衣服:薇薇设计的富士bunny t shirt、内衣内裤、袜子、护颈巾。
最后的最后,头灯一个、云南白药喷雾剂(first aid之王)、漱口水、防晒霜、护唇膏、抹身体的wet tissue、face cleansing wipes、energy gel、喉糖、药物、腰包。

到了日本,Mey递给我一对鞋罩。这,太重要了!富士山吉田路线好多路段都是砂砾,风尘仆仆的,有了鞋罩就少去了沙粒石子进入鞋里的麻烦。

刚开始登山時的穿著

登山前,我又买了两包beef jerky一包巧克力做零食。这决定太好了,登山吃着吃着都倍感幸福。除了以上所述,登山背囊里还有两瓶500ml的饮用水,一个保温壶里装着新源隆白咖啡。再加上一小包零钱,总共约4.5公斤。









开始有寒意加了风衣

鞋子是Decathlon women’s waterproof hiking shoes。袜子也是用同品牌的登山袜子。还有Decathlon 的护膝。都便宜实用,不错。

山上夜里和清晨很冷。我带上的御寒衣物不多不少。晚上睡觉是Heattech 上衣裤子套上件t shirt。户外套上Uniqlo pocketable down jacket足矣。

登顶的早上得穿羽绒服


最后是登山杖。我带的是网上马币十令吉一枝的,可伸缩的金属登山杖。有些人喜欢用一对,我则喜欢用一枝而已。一对可能支撑度更好,但我喜欢有一只手可以做其他事的自由。富士山那可烙印的登山杖虽然好看且有纪念价值,但我觉得不怎么好用,也不好带回家。我只是买个迷你版做纪念。




锻炼充足,配备齐全的话,吉田线登富士山,真的不难。


Thursday, 16 January 2025

登富士山的准备(一):练习

2018年一行人浩浩荡荡爬了神山,大家兴致高昂的说接下去就该征服富士山。我信以为真,糊里糊涂把富士山放进bucket list。Covid过去了,我在group里提起富士山之约,鸦雀无声。可是我已经放入bucket list了呀……最后,决定独行,2023年十一月尾买了机票(庆幸Mey最后成了我的登山伙伴)

由于爬神山时的艰辛仍然历历在目,这一次可老实了,在农历新年后认真的编排了一系列的训练,还把一众伙伴都约上了,确保我有更多的动力。我一共plan了十三次的hiking,爬了十二次(其中一次到Bukit Baling山脚了我才拉肚子放弃)。最后一个月取消所有户外活动以减少意外的可能性,在家专攻健身自行车,每天骑十五公里训练脚力和气魄。

这样的训练有效吗?对我而言是非常好的。虽然此次比上次登神山已经老了六岁,但感觉上比上一次好太多了。做足充分的锻炼和准备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在马来西亚半岛爬山训练,虽然不能为高海拔做准备,但是在于训练节奏和步伐,以及理解自己的极限,还是非常有效的。


                                                                   ————————


爬富士山前的十二次登山活动:

2024年2月 — Penang Hill。印象中从Youth Park到升旗山顶不太难,约了一大伙在天未亮前开始爬山。结果其中几位和我一样太久没运动的,我们可真是漫漫步步艰难。


2024年3月 — Penang Hill一次,Tokun山两次,金马仑一次。

升旗山我们还是选择从Youth Park上山,这一次大家都进步了,不过下山时有同伴脚抽筋,我趁机一起乘缆车下山。


抽筋了还有拉筋缓解服务

我们爬Tokun都弃柏油路而走山路。第一次选择天还未亮就登山,第二次则选择天微亮开始登山以便可以看看百年老树。

金马仑的hike最疯狂,一大早从槟城开车到金马仑,到达trail 10入口约九点,这就从trail 10开始爬,再从trail 6出来。我们没经验,一心想说金马仑天气凉爽,没做什么防晒准备,结果路过菜园、果园、茶园,全没树荫的,都快中暑了!

看见卖冰淇淋的小贩可乐翻了


2024年4月 — 一次金马仑,一次Bukit Rimbah (还有一次我放弃了的Bukit Baling)。

为了瀑布,我们这次金马仑的hike选择了trail 9。误信网上comment说零难度适合初级者,我们还约了不爱爬山的朋友同行。结果到了paved trail的尽头,过了个篱笆门,就是高难度地段了。好几处还必须用绳子撑着全身重量往上爬,好几位同伴都受伤了。(结论:爬山这一回事,大家体能不同,天气不同,路况不同,别人形容的难度都不能作准,只有自己爬了自己清楚)

Bukit Rimbah则是我们所有的爬山路线当中最轻松的。山顶有个做得不错的休息处,可以一览槟城第一及第二大桥,真的不错的。



2024年5月 — 单独爬了一次Bukit Rimbah,二十多人去了一趟Pantai Kerachut,带上外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Bukit Rimbah看日出。


年龄段横跨五十多年的hiking队伍


2024年6月 — 去了一趟Lata Penyel and Bukit Berekeh,爬多一次Penang Hill,我的登山训练就结束啦。

我们一早从槟城驾车到Bukit Berlekeh登山入口处附近的停车场停好车就开始爬山。许多人是来这儿看日出看云海,但我们实在没有能力这么早起,所以错过了云海,但无阻我们爱上这小山。Bukit Berekeh只有四百多米高,登山路线全长五点多公里,不难,但非常有成就感,山顶可以一览三百六十度美景,大家都嚷着下次一定要再来。下山后我们又驾车到Lata Penyel瀑布玩水,也是个风光旖旎的好地方。下次吧,下次我们来个两天一夜,先到Lata Penyel玩水,早点睡,隔天凌晨爬山看日出看云海。

最后一次训练还是会到来Penang Hill,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