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roduct/service Review.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roduct/service Review.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29 January 2025

登富士山的准备(二):登山配备

爬富士山与爬神山的最大差距,就是现代生活的舒适程度。

首先,富士山缺水,饮用水卖得老贵,撒一泡尿也要给钱,连刷牙都是奢望,更别提洗澡了。所以,除了必须在背上山的饮用水重量和买水的费用之间做个平衡,还得带上漱口水、抹身体的wet tissue、face cleansing wipes等。神山水源充足,山顶住处甚至可以冲凉。

其次,所有的垃圾,必须自己背下山!我平时那种穿上破旧衣物,每一站丢一些的减轻负担方式行不通。由于我对自己的体能信心不大,所以在背上山的配备上(和将会制造的垃圾),我真的是斤斤计较,10克都不愿多带。

下图为我在飞往日本前所准备的所有登山配备,重量约三公斤。


最下一层为防水配备 — 我带了件Puma风衣、一件防雨裤,备了个背包防水套,带了个手机防水套,并带上好多个ziplock bags(装垃圾、衣物等)。
接着是登山时穿的衣物:内衣内裤、帽子、护膝、Uniqlo dry-x t shirt、Uniqlo Airism 长裤、袜子、护颈巾、速干毛巾、Uniqlo Airism UV cut sleeves、手套。
然后是御寒物件:手套、Uniqlo pocketable down jacket、beanie、Uniqlo Heattech 上衣、Uniqlo Heattech Extra Warm 裤子。
最后是遇上雨天的话可以替换的衣服:薇薇设计的富士bunny t shirt、内衣内裤、袜子、护颈巾。
最后的最后,头灯一个、云南白药喷雾剂(first aid之王)、漱口水、防晒霜、护唇膏、抹身体的wet tissue、face cleansing wipes、energy gel、喉糖、药物、腰包。

到了日本,Mey递给我一对鞋罩。这,太重要了!富士山吉田路线好多路段都是砂砾,风尘仆仆的,有了鞋罩就少去了沙粒石子进入鞋里的麻烦。

刚开始登山時的穿著

登山前,我又买了两包beef jerky一包巧克力做零食。这决定太好了,登山吃着吃着都倍感幸福。除了以上所述,登山背囊里还有两瓶500ml的饮用水,一个保温壶里装着新源隆白咖啡。再加上一小包零钱,总共约4.5公斤。









开始有寒意加了风衣

鞋子是Decathlon women’s waterproof hiking shoes。袜子也是用同品牌的登山袜子。还有Decathlon 的护膝。都便宜实用,不错。

山上夜里和清晨很冷。我带上的御寒衣物不多不少。晚上睡觉是Heattech 上衣裤子套上件t shirt。户外套上Uniqlo pocketable down jacket足矣。

登顶的早上得穿羽绒服


最后是登山杖。我带的是网上马币十令吉一枝的,可伸缩的金属登山杖。有些人喜欢用一对,我则喜欢用一枝而已。一对可能支撑度更好,但我喜欢有一只手可以做其他事的自由。富士山那可烙印的登山杖虽然好看且有纪念价值,但我觉得不怎么好用,也不好带回家。我只是买个迷你版做纪念。




锻炼充足,配备齐全的话,吉田线登富士山,真的不难。


Sunday, 10 July 2022

我们和火车之间的爱恨情仇

其实,对于德国的公共交通,我们是挺爱的。

我们去Mainz公干,通常住的那几家酒店,门口就是公交站和tram车站,乘tram或公交上下班是从酒店门口乘到公司门口,point to point的。

从酒店走三百米左右就是Mainz火车站,可以直达Frankfurt机场,也可以通往德国大部分的城市,甚至是许多欧洲大城市。

Mainz Hauptbahnhof


所以,德国公共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一直为我们所爱。

但这一趟丹麦之旅,我们对火车简直是爱恨交加。



为什么‘爱’呢?乘火车旅行是一种意境。

火车总给我一种慢生活的感觉。
看书也好,写日记也好,画画也好,闲聊也好,品杯咖啡,吃点零嘴,车厢外的世界呼啸而过,车厢内就是慢下来的当下。
火车穿过森林和原野,穿过小溪和大川,穿过小镇和城市,穿过山川大地,穿过绵延不断的风景画。当你把注意力放到窗外,车厢外的风景就是当下。



为什么‘爱’呢?相对简单。

和亚洲的火车系统相比,欧洲的相对简单。在这儿,信用比较值钱。网上买了票,就可以大摇大摆上火车了,甚至可以是大摇大摆上火车后再补票。没有安检,没有先查票后上车。甚至是跨国界,查不查护照还看心情。ICE,IC,Regional Bahn也不特地分轨,火车站的佈局三两下就弄懂了(你想想,第一次到东京站是多么的彷徨失措)

Hamburg Train Station


为什么‘恨’呢?不守时!

我们这一次,真正见识了德国人一说起就咬牙切齿的 -- 火车误点。

我们从Mainz去Göttingen的那天,就已经碰上误点了,但反正除了见一见朋友一家人,也没其他别的计划,所以误点我们也不急。那一天,应该是比原定时间迟了约一个小时到达。

而从Göttingen去København的那天,我们的路线是Göttingen - Hamburg - Fredericia - København,总共必须转车三次。我们在Göttingen车站,就痴痴地等着一直都不到站的火车。这误点,害我们在Hamburg追不上我们的班车,只好乘下一趟(但幸亏乘上了Hamburg直通København的火车),比原定时间迟了约两小时才抵达终点。

从Odense回去Frankfurt,我们的路线是Odense - Kolding - Hamburg - Frankfurt 。在丹麦风平浪静,过了德国边境不久火车竟然无缘无故停在山旮旯,最后一样是误点误得‘阿妈都唔认得’,一样是在Hamburg乘不上我们原本的班车,到达Frankfurt又是计划中的几个小时后的事了,挺扫兴的。


为什么‘恨’呢?混乱!

本来,只是误点也就算了,他们还会无缘无故宣布“暂时关闭火车站”。我们从Hamburg到Frankfurt总站的那一程,快到Frankfurt时,突然宣布不去机场站和Mannheim站了。我们在DB Navigator App上查了一下,说是那几站车站暂时无法进出。试想想,你要是赶飞机,突然间宣布火车不去飞机场了,这该有多慌!(这虽然没影响我们到Fankfurt Main Station,不过这一班车也是比原定时间迟到火车总站)


为什么‘恨’呢?听不懂德语是我们的错。

误点啊、换车站啊什么的也就算了,他们还要只用德语宣布,撇下满头雾水的外国游客不理。真的,不用英语宣布也罢了,火车上的荧幕也只字不提。没把德语学好,是我们的错。


为什么‘恨’呢?什么是客服?

是这样的,我们为了确定全程有位子坐,我们是付钱预订了全程的座位的。既然错过了我们原本的班车,我们就得到火车站客服中心从新订取座位。客服中心服务还算不太慢,但请别希望看见笑容,不摆脸色给你看已经算是你幸运了。最糟糕的是,要么他说不可能,要么他说下一班火车时隔少过一个小时他办不了。明明是付了钱订了座位,但最后座位只能先到先得。我们全程有时得站着,偶尔得让位换位,反正原本期望好好在火车上看景、看书、画画的计划完全泡汤。


完全没可取之处吗?至少有担当。

可能他们也习惯了天天误点(据我的一位德国同事说,她有阵子每个星期得跨洲几次,一个月下来,不误点的几率是低于20巴仙的),所以退钱换票的事实在太繁多也太麻烦,所以,只要犯错的是火车当局,你可以免费乘任何几趟班车到你的原定目的地。而且要是你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原定计划超过一个小时,你可以向火车公司索赔(不过,一个月过去了,我们索赔的事音讯全无)

其实,作为马来西亚人,以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的素质,我们也没什么资格去批评人家。但毕竟习惯了在日本和中国乘火车旅行,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公共交通系统的expectations当然有所不同。改次在德国,应该不敢这样子编排行程了。


吐槽了一堆德国火车的问题,那丹麦呢?

丹麦火车系统确实是发达国家应有的样子,至少我们在那儿几天都没遇上任何问题。不过,他们对effectivenss & efficiency的追求,为难了单纯的我们。

话说,我们从København乘火车到Odense,本来就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甚至不需要中途换车。在Ringsted时,火车停站有点儿久,但反正准时停车开车,我们也没放在心上。不久后我就开始纳闷,怎么窗外风景和几天前的都不一样了?(我们从Hamburg到Københagen其实也路经Odense的,所以我是有印象的)开Google Map看一下我们所在,哟,怎么往南走了?列车号码是对的呀!找了火车上检票员问一下,她说:“你坐错车厢了”。原来,在哥本哈根上车时,LED荧幕上应该有写明,哪几节车厢是去我们要去的方向,哪几节车厢是往南的。我们看见火车列车号码对了就跳上车了,哪想这么多的?(后来和同事聊起,应该欧洲好几个国家都是如此。我说,‘哎哟,是我们这些来自大马的孤陋寡闻’,他们说,‘我们也一样混淆的’)

检票员说:“你可以在下一站下车,然后回到Ringsted,再转车到Odense去,不过得转几趟火车。要不,你就随我一路去到最南站,然后再随我一路到Ringsted,再乘车到Odense。时间相差一小时左右”。我们想想,哎哟,还要中途换车,与其在山旮旯不知所措,不如随她一路往南再沿路返回比较安全。

换个心情,就当免费游丹麦吧。

一路上风景很美,我们心情挺愉悦的。到了Nykøbing F.,我还特地和车站牌拍张到此一游的照片留念。(注意哦,这很重要!)


等火车终于回到Ringsted,我们下了车,还傻傻的对着荧幕看了好久。刚才那位检票员在火车上看见我们一副彷徨的模样,还特地跑上来,带我们到正确的月台位置等车,好感动!(原来单单看月台号码是不足够的,因为这又是另一辆会一分为二的火车)

以下图为例,车厢号码21,22,23,24,34,33,32,31的会开往Esbjerg的方向,车厢号码11,12会开往Nykøbing F.。

我们反正得等下一趟火车,就真的在那儿看着火车到站后再一分为二,然后分别往不同方向驶去。涨知识了。


从Ringsted到Odense的那一段,有检票员查票,一看我们的票,就说:“你们迟到?!”,我解释说我们坐错车厢去错方向,他将信将疑,我赶忙出示我和Nykøbing F.车站牌合照的照片,他就放过我们了。所以,如果这篇blog还是无法让你在欧洲乘火车时格外小心,改天你要是也搭错车厢去错方向,千万记得拍张照片留念并作为证据,可以为你省下不少钱的。


Europe Rail Map
那,既然我对火车这么有爱又恨,我还会在欧洲乘火车旅行吗?当然!欧洲的火车系统发展得非常成熟,只要在行程编排上花些心思,还是可以很舒服的畅游欧洲的。(可以看看这写得非常完整的:A beginner's guide toTrain travel in Europe








请你也看:在丹麦放慢脚步

Thursday, 27 May 2021

折叠浴桶

宅在家里都一年多了,玩了各种各样的projects,连房间的minor makeover也弄了不少:


前几天在survey着bathroom makeover project ideas时看上了小型的金属浴缸,觉得我那小小浴室应该装得下这种小型的,于是突然之间很想拥有个浴缸,这就到shopee上瞧瞧。

就这样子,让我发觉了这世界上竟然还有人卖成人的折叠式浴缸(产品称为折叠浴桶,应该是因为这真的不是“缸”,呵呵)。我犹豫了几个小时,就很冲动的下单了。碰巧遇上Raya Holiday的隔天,出货稍微延迟了一点,但我还是在一个星期内就收到我的新玩具了。

以“浴缸”来说,这很迷你

“浴缸”和它的配件

折叠着,收藏处的选择不少(不过这不是最终储藏处)

看,我可以很舒服的躺在里头

朋友问我排水怎么办啊?别怕,人家都替你想好了


当天晚上,把以前在酒店拿的那些泡泡浴用上,点了一些蜡烛,泡了茶,拿了我的Kindle,就这样子享受了一个晚上。如果你注意看下图,它是有盖的。这折叠浴桶一共配上三个部分的包围式保温盖,温度可以锁得更久,甚至可以玩汗蒸。我当晚只用了一部分的保温盖试试。



同时,我也在网上买了个竹架子,简简单单的设计,不用时挂在墙上当架子,放着我的一棵绿植,没有丝毫违和感。


没有工作的日子,把“浴缸”设好,开了水喉让它慢慢注满水。与此同时,拿了妈妈烘的muffin,泡了一壶茶,开了音乐,拿了kindle,摆好阵。水满后在浴缸里丢下一粒bath bomb,撒上一些花园里刚采下的花瓣,这样子就可以在家里享受spa的感觉,悠游地泡上一个午后。

Sunday, 15 July 2018

妈妈不在家之食谱(八十):意大利煎蛋


我总是对鸡蛋料理着迷,因为它们总是相对的容易而且千变万化。为了frittata(意大利煎蛋),我上网买了个小铁锅(Chutang Mini Steel Frying Pan)。收到时很满意,那小小铁锅握在手里很沉,还没开始用就觉得它很行了。妈妈很认真地为我“开锅”后,我很随意的,到小菜圃里摘了几颗茄子做起意大利煎蛋。今天意犹未尽,稍微认真一点的,又弄了一个意大利煎蛋。

首先,当然是到菜圃里找食材。
木耳菜、莳萝、茄子、枝豆

食材:
1. 木耳菜(只取叶片)、莳萝(取叶片)、茄子(切丁)、枝豆(只取豆)适量
2. 蒜头几瓣(切成蓉)
3. 小辣椒适量(切成蓉)
4. 叉烧适量(切成丁)
5. 烧肠适量(切片)
6. 鸡蛋三颗
7. 调味料:牛油、黑胡椒粉、幼盐



做法:
1. 把炉子preheat至摄氏180度。
2. 同时,把蔬菜都洗干净、切好,放一边备用。
3. 鸡蛋里放入幼盐和黑胡椒,打散,放一边备用。
4. 在小铁锅里放入牛油热之。


5. 放入蒜米和小辣椒爆香。
6. 加入茄子丁中火小炒。


7. 加入木耳菜炒一炒。


8. 最后把打散调味后的鸡蛋倒入,然后放入已经热至摄氏180度地炉子烤十分钟。
9. 十分钟后把小铁锅取出,放上烧肠和枝豆再烤两分钟。
10. 烤完后把小铁锅取出,撒上莳萝就可以吃啦~


由于太满意这铁锅表现,我再上网又买了个21cm锅底的,改天可以做几人份的意大利煎蛋。

Tuesday, 18 April 2017

冰滴咖啡

前一阵子,天气太热,总想说喝杯香浓冰冻的咖啡该有多好。于是,有一天,我突然间“心动不如行动”,淘了个Cafede Kona冰滴咖啡壶。买来后搁在一旁久久没有行动,刚过的那个周末,它终于粉墨登场。

还送冰格和咖啡豆呢

冰滴咖啡壶共有三个部分,一个是盛冰块的,还有个小开关让你调节冰滴的速度。第二部分是咖啡漏,底部是盛咖啡的器皿。

我周末刚买了一袋新鲜出炉的咖啡豆,旧的咖啡豆又还没吃完,这就把“旧货”磨了,开始冰滴吧。

首先是把磨好的咖啡粉倒入器皿内,加一点儿水让它完全湿润。


放冰块的漏斗也加一点水让它快点儿开始冰滴。


然后把盖盖上,放在一旁任时光飞逝……


滴完后可以立即享用,也可以把盖盖上放入冰箱内冷藏,这绝对是大热天气时最好喝的咖啡!

Saturday, 4 February 2017

Photobook初体验

约莫二十年前,为自己的旅程弄几本scrap book是平常事。现在用电脑编排后让别人印刷这么简单的事儿我反而兴致已退,身边朋友做Photobook做得不亦乐乎的,我却从来没参与这热潮。说穿了,一个字:懒。

最近较清闲,适逢老友邀我一起做本photobook给位退休老师,我总算第一次体验印刷相簿这事儿了。

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天下相簿印刷公司选择多得是,直接到Photobook Malaysia的网站买了配套,download了Photobook Designer就开工。把老师的相簿排版完毕(等待下一轮校对),觉得这玩意儿简单好玩,于是又到Photobook Malaysia的网站多买了几本,决定为新年礼物赶工。

应该是去年吧,请外婆拍全家福,“有什么好拍的?这么多年拍了这么多我一张都没看过”她老人家这么抱怨着。想想也是,这年头谁都不把相片洗出,看手机看tablet的照片老人家可能觉得不真实,所以我们孙儿们一直想给她弄本相簿。拖了一年,我就一鼓作气吧。

外婆与我-四十年前的照片
我发动全球所有表弟表妹(呵呵,说得好像我们千军万马似的,其实只有十五人)翻箱倒柜找出老照片,外婆的每一个孙儿有一面特辑,重点是最少要有一张和婆婆的合照。接着是几页是我们平时聚会呀、重大日子的照片,最后是每年的新年全家福。

汇集照片有些难度,毕竟我给大家的时间很短,再加上表弟表妹们有些在不同time zone,有些又得出动阿姨舅舅帮忙,收到的照片并不齐全。除了近年来的digital camera的照片,收到的老照片有些quality很差,最后我只好把家里的老照片都翻了一遍,用Google的PhotoScan拍了下来(这个apps好用,极力推荐)。

由于是第一次用Photobook Designer,我以为选择对的尺寸就可以开始,直到我把整本相册排好,在上载的过程中才发觉我选错了相册设计(我买的是8"x11" Layflat,却傻傻选了8"x11"standard)。在更改相簿book type和binding type后原本的页数有所更动,搞到三更半夜才终于把排版完成,按了“上载”我就上床睡觉了。隔天傍晚(1月19日)从电邮track status时才发觉上载出了问题,我开始紧张(选择express shipment,从上载到出货到顾客收货需要4至6个工作天,如果我在20日解决不了这问题,可能外婆就无法在新年前收到这份礼物了。

1月19日那个晚上,我把整个Photobook的网站翻查完毕,可以用的方法我全用上了,可是project file还是无法上载。我通过电话、电邮、Facebook Messenger等方法求救却完全没有答复。气炸。

1月20日早上九点,打电话到Photobook Malaysia总部,电话另一端自动答复机说我是first in the queue,可是等了至少5分钟才有人接电话,接听态度不太友善,听了我的问题,她第一句就问我是不是用Maxis 4G Home Broadband,我说是,她说“我们和Maxis not compatible, 连网上说的optional method(上载到Dropbox)也不compatible,你就上载到sendspace去吧。”我依照指示上载并另外给Photobook Malaysia一个电邮后他们音讯全无。三个小时后,我上网track status仍然说"pending upload",只好硬着头皮再打电话去,这一次接电话的稍微比之前那个友善,问了详情,查了我的电邮,答应我说他们会在这一天内download并process我的project file,可是,一整天track status都说pending upload,紧张死了。

1月21日我track status终于说in production,我这才松了一口气。趁这一口气还在,赶忙给二姨、三姨弄了西安洛阳之旅的相册。1月22日我们给老师的相簿也终于校对完毕。我不想把自己气死,就扛了手提电脑到叔叔家上载这些project files。

1月25日收到Photobook Malaysia的电邮说我的外婆的相簿和老师的相簿都已经寄出,1月26日中午就收到了。不可思议的是,在我收到相簿的那个晚上,我那封询问上载问题的电邮终于有了回复,他们的答复除了一堆文绉绉的开场白和excuses,竟然是:“I wanted to check if you still require assistance on this matter? Upon checking, the order has been shipped.”我忍不住给他们回了封电邮,建议他们至少在FQA里头说明not compatible with Maxis的问题,并把解决方法列明,客人就不必穷紧张。不过,我不认为有人会认真看待这封customer feedback。

1月27日,阿姨们的相簿也到啦~ 我终于可以确定所有的礼物可以在新年拜年时送上。

对于从file uploaded到客人收到相簿为止的整个流程效率,以及相簿本身的印刷品质,我是很满意的。

可惜,customer service不及格:
第一,response太慢。顾客面对问题时通过各个管道询问,一律没有给予正面答复(我提问的是upload的问题,收到货了才回复我的电邮,牛头不对马嘴)
第二,接听电话的不专业。礼貌不到位不说,update status这么简单的小事没有人愿意做。(我既然不是用寻常管道upload,依据他们的要求发了电邮,他们至少也该给我知道他们是否受到了)
第三,没有改善已知的问题。(既然第一句就问我是不是用Maxis,我相信我不是第一个面对问题的顾客)Corrective actions / preventive actions一律没做,corrections也做得不好。
第四,不重视顾客的建议。我当然不认为别人必须采用我的建议,可是至少总该有些什么礼貌上的回应之类的。我的电邮石沉大海,感受不了半点诚意。

可能有些人觉得我吹毛求疵,可是我觉得我们一直成不了发达国家,“无所谓”就是其中一个因素。做的人无所谓,受的人也无所谓,服务业‘无所谓’久了就‘无所作为’了。

parcel包装不错


Wednesday, 14 December 2016

The Continent Hotel Bangkok by Compass Hospitality



2013年family trip我们选择了曼谷。当时曾在The Continent Hotel Bangkok住了一夜,大家都爱上了,所以这一次我又选择在这家酒店度过曼谷的最后一夜。酒店新颖、房间舒服、地点适中、服务亲切、价钱合理,我找不到不回来住一住的理由。

我要求提早check in,所以在中午就乘Uber到这家酒店。在lobby想要check in,服务员却把我们领到顶楼Sky Lounge去,我这才想起我们定的房间有Sky Benefits。在他们慢慢的给我们做check in手续时,我们可以慢慢的享受咖啡、欣赏曼谷skyline……在热爆的曼谷,可以躲在空调室内眺望这繁华城市是一件很写意的事。

进入房间后由于太舒服,大家都懒了下来,要不就瘫在床上发呆,要不就忙着拍照呀、上网呀,哪儿都不想去。我本身可是不介意发呆的,但表妹毕竟‘山长水远’到访,总不可能让她呆在室内,于是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订了一辆Uber,到Wat Pho、Wat Arun看看。



寺庙之旅结束后,我们回到酒店,到Sky Lounge享用免费下午茶(Sky Benefits的一部分),慵懒地窝在沙发上谈天说地。晚上闲来无事就到邻近的Terminal 21吃吃走走,商场关门后就捧着一大包的零食回到房间天南地北。

俯瞰都市繁华

隔天早上我们决定哪儿都不去了,睡到自然醒。在酒店用早餐、享受一下温煦阳光、再到外头打了一转(离开曼谷之前,我怎么可以不拜访那些小食摊子呢)。酒店对面在Exchange Tower的巷口有家卖Kanom Kai Nok Krata(sweet potato balls)的小摊子,油锅干净,食物美味便宜,有机会你一定要尝尝。

就这样子,结束了我们的曼谷之旅。




请你也读:
Itinerary: 4D3N Relaxing Bangkok
Khlong Lat Mayom Floating Market
Wat Pho
Wat A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