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人物志.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人物志. Show all posts

Sunday, 5 January 2025

外婆

外婆出生于1929年。在2024年末,她圆满了一生。

外婆48岁,抱着满周岁的我

我是外婆的长孙。她去世后我才认真的算了一下,她升格为外婆的时侯,才47岁,比我今天还年轻!我余生可以以她为榜样,正面反面都可以是我终生教程。

遗憾的是,外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前半段,我懂的不多。我只知道她祖籍福建南安,四姐妹在重男轻女的年代不曾受过正统教育,成年后靠大姨丈公教她们四姐妹识字。

外婆应该是天资聪颖又勤力过人,我们记忆中的她,天天看报纸,成语谚语难不倒她。从繁体转换为简体的年代,也不见她抱怨投诉,报纸照样天天看,副刊的小说照样追。

我小时,外婆最爱看I Love Lucy。我俩的英文,可能就靠这sitcom启蒙。一年复一年,外婆看的英文剧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广。我中学时,X-File是她最爱看的电视剧之一。电视台改换该剧的播放日期和时间,她还会给几个也追此剧的孙儿孙女打电话通知。可能是她看的英文剧多了,也可能是她有个英国女婿,她其实英语也不错。我爸给她打电话假扮五姨丈的同事以英语和她通话,她也可以简单的对答。

有一次,妈妈投诉家里种的花总长虫子,外婆叫她用H2O蚊油,妈妈问能吗?她说你傻?H2O没油就不会盖住叶子的孔,不会死。

一个从来没受过正统教育的人,汉语能读,马来语说得流利,英语能听能讲,科学常识还能举一反三,我们都非常敬佩的。

外婆比我们所有人都能干。园艺、厨艺、女红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外婆以前爱种植,租屋子的那些年,她虽搬了几次,但她家前院永远是花团锦簇,有后院的话总会种上各种蔬菜。我有段很深刻的童年回忆,她第一次让我拿个小小箩筐,到后院採“滑滑的菜”(我真的不知道那菜是什么名堂,反正外婆就允许我傻傻的称之为滑滑的菜),当天晚餐的蛋花菜汤对我而言绝对是人间美味。

外婆从没煮什么花俏的菜肴,但无阻她的外孙们爱她的家常便饭。她有一道legendary的煎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煎蛋,也不知道是火候控制炉火纯青,还是时间掌控出神入化,反正,简简单单的一道煎蛋,口感松软细腻、咸淡适中,单吃也可口。可惜的是,我们所有人,没有人复制得了那煎蛋,她停止进厨房后,我再也没吃过比那更好吃的煎蛋。我记忆中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传统糕点——豆包仔粿。我们大多数人爱吃咸,但我爸爸嗜甜,所以她会用沙葛胡椒炒咸馅,但让我坐在一旁用舂臼准备花生碎弄甜馅。新鲜出炉的豆包仔粿咸香糯嫩,也成绝响了……

外婆视力还不错时,缝纫也是她的嗜好。我记忆里有她坐在客厅一角剪布碎,正方的、六角形的,魔术般就成了漂亮无比的百家被。她也曾经爱上十字绣,成家了的女儿们都有至少一幅。我家里多年前就有一幅金线绣的福字,和她家的同款,红底金字,传统幸福感满满。

印象中外婆永远心境年轻,非常能接受新事物。她对pop culture的接受程度比我广,认识的中文歌星明星一定比我多。因为心境年轻,她其实调皮好玩,调侃孙儿们牙尖嘴利反应敏捷。

五姨远嫁英国,四姨一家移民美国,所以她欧洲美洲也去了,周游了几个国家,见了世面;子孙后代快乐成长,大家坐下来闲聊谈起她满满是爱。

在她的灵堂前,有人说起我们都是她的臭孙,大家偷偷红了眼眶。

外婆的这一生,真的圆满了。

Saturday, 18 May 2024

追星

原本想说,我从不追星。回首一看,其实还竟然是追了不少。

小时候住在怡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爸妈在报章上看见刘文正来怡保会歌迷的新闻,爸爸兴高采烈把我们都载到了会场。我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人很多,最后我们都没看见刘文正,但爸爸好像说看见了蒋光超。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随别人去追星。

第二次追星,就不完全被动了。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吧,杨阳、赵剑华不知道为什么来大山脚。表姐知道后无比兴奋,决定把我们一班也搞到无比兴奋的小瓜带上,我反正当时也超爱杨阳、赵剑华的,就跟去了。人生第一次现场看羽坛国际巨星打球,真的难忘。

2009年,左麟右李来吉隆坡。由于谭咏麟是我童年几年光景里最爱的歌星之一,而李克勤也一直深受我喜爱,那一年,ex用两张票让我和薇追了两位歌星。也是那一场演唱会,李克勤的现场华丽声线让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升了一级。

2010年,我为了马友友,第一次自己掏腰包,买了张音乐会票和机票到新加坡看Yo-Yo Ma & Silkroad Ensemble,听马友友用大提琴歌唱。只要有马友友,一切物超所值!

2011年,薇买了Duo演唱会DVD,对于陈奕迅Duo现场版的陀飞轮,我只能以惊艳形容。肥臣因Duo正式成为我最喜爱的中文流行乐坛歌星。所以,陈奕迅吉隆坡Duo世界巡回演唱会,我们扑去了。陈奕迅的现场演唱感染力天下无双。

2014年肥臣来槟城。我以“看过了”为由不想去,薇送了我一张票,我们又看了Eason's Life。没记错的话,是这场演唱会吧,演唱会后我和薇留在现场看工作人员收拾,薇看见June,向他狂喊打招呼。哈哈,她是最忠实歌迷,E臣的音乐班底她也认识欣赏。

2016年,再次为了马友友飞一趟新加坡看SSO Gala: Yo-Yo Ma & The Silk Road Ensemble。那一次,不止看了马友友,还被吴彤圈粉!两位音乐家以不同形象各自帅爆表!音乐会完毕我们还找一班音乐家合照。这绝对是我这么多年来最追星的举动了。

2019年,托Bong的福,我们到香港红馆看了《學友 · 經典 - 香港站 · 再見篇 A Classic Tour》,口口声声说自己不算歌迷,可是encore完毕还随着大家到体育馆外头等学友出来说再见,再目送他的车远去……

2023年5月,陈奕迅把Fear and Dreams带来吉隆坡。我们为了抢票,排了阵、plan了strategy……最后“得個桔”。所幸,美美遇贵人,演唱会几天前竟然买到了票。在我心目中,陈奕迅是中文流行乐坛唱现场唱得最令人感动的歌星。他唱歌的意境和韵味,总是把我唱得徘徊于哭的边缘,莫名感动。

2023年8月,张学友60+也来KL了。想想,歌神六十多岁了,听得一场是一场,于是大家又“扑飞”了。又是排了各种阵容抢票,结果又是扑个空。最后又是靠美美的超级好运气,又临时买到了几张票,成功看了歌神华丽诚恳心思满分的60+演唱会。

今年,在我迷上Vir Das的第三个月,他宣布了KL的一场单人喜剧。我一面开会一面“扑飞”,花了近一个小时买到了Mind Fool第六排的票,满怀期待的兴奋心情从成功购票的那一天起不曾退烧。这将是我第一次现场看 stand-up comedy呢。对好多身边朋友而言,这不算追星。什么星呢?呵呵。在大马,他可能没什么知名度,人家可是印度目前最成功的英语单口喜剧演员

Be stupid, just once, really often. Because when you embrace the stupidity in your life, you really live. 追星去吧!

Tuesday, 13 February 2024

Vir Das

最近,我为Vir Das疯狂。

知道这一位艺术家(是的,我认为他是艺术家),只不过是2024年1月初的事。闲聊时Sasi谈起了他在Netflix上的stand up,我某周末夜里有点儿空闲时间,到Netflix搜寻了一下,一口气依时间秩序把他在Netflix上的四个special都看了一遍:Abroad Understanding (2017),Losing It (2018),For India (2020),Landing (2022),(当时没看Outside In (2020),因为当时还没搞懂,看见zoom call就skip了)

Abroad Understanding的概念很好,同一个单口喜剧,分别在New Delhi的体育场及纽约某地下室里,对着一万印度人和200个美国人,说着一些民族主义、全球主义、种族歧视等课题,然后把两场剪辑在一起。

Losing It 则是在San Francisco观众前说这自己的故事,他带着最温暖的笑容,说着最冒犯的话(政治、宗教、社会),引发观众笑而深思。

这两个Netflix special我都看见了他的智慧与幽默,喜欢他那些有深度的故事,但表演上感觉有点儿用力过猛。


然后,我看了For India。这就惊为天人了。

 

For India是真正的艺术表演。没有舞台,只有简单的一扇蓝色门,而Vir Das就坐在门口台阶上娓娓道来,从印度四件小事切入到正题。观众席是半片pizza(Vir Das在访谈中这么说的),观众座位下面设有灯泡,灯亮起时,观众就是单口喜剧演出的一部分。非印度籍观众坐在设有红色灯光的位置上,说到一些非常到底印度的梗时,红灯亮起,Vir Das会给他们(我们)慢慢解说。整个表演的结构和完整度真诚又充满诗意。

在For India里,Vir Das的台风自然得特别有吸引力,有梗又有深度。整场表演还有几个callback简直了(看了几年脱口秀大会,倒是学会了不少单口喜剧的术语)。表演结束,Vir Das拿起Parle-G,而饼干掉在茶里,这简直是电影级别的艺术处理了。

他说故事的感染力一流。这儿举个例子,他提起孟买袭击事件导致他的亲友去世的悲剧,短短几分钟内,说着人性的可恶,也道出人性的可爱。通过他的喜剧处理,我除了感动,更从绝望中生出力量。



最后,才看了Landing。当时,感觉上我还是更爱For India一些,但这场演出又再一次看到了他深沉的爱,看他把自己的脆弱感放在笑料里,看他对世界充满无限希望而又淡然。 (虽然Landing已经是2022年的作品,但我身边听说过Vir Das的朋友很少,我不想“剧透”,这里就不说Landing的艺术概念了)他在好几个场合口口声声说他总不会收尾,开玩笑,他肯定是全球最会收尾的单口喜剧演员!很难想象看一场单口喜剧,看到最后居然还有点热泪盈眶。


把Netflix上这四场特辑看完后,我开始疯狂地把Youtube上所有找得到的video都看了一遍(当然也Subscribe了Vir Das COMEDY)。然后到Spotify上把所有他有关的访谈都搜了出来,在上下班的路上听完了。接着又到Prime Video一口气把Jestination Unknown看完(看完了好想去印度)。最后,再到Instagram follow了他然后也把他所有的post都看完了。现在天天祈祷他快点公布他到马来西亚表演的日期

(好可惜没在Covid MCO期间喜欢上他,那期间他的各种搞作尝试多得很!现在才看虽然也不迟,但当时一定更有代入感)

我一直喜欢Jimmy O YangRonny Chieng,当中很难排除文化上归属感与代入感的影响。

而喜欢Vir Das和喜欢Trevor Noah一样,我明明和他们没有太多文化上的共同点,但我特别爱听他们说故事。Trevor Noah比Vir Das多了份天真,Vir Das比Trevor Noah多了份诗意。


如果我诱起了你的好奇心,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请你先看For India。(如果For India不是你那杯茶,那你可以直接跳到Ten On Ten。)

接着,你一定要看I Come From Two Indias。你会为他的勇气感动。你会理解他的爱国。你会珍惜他的深度。你会为印度有这样的声音感到忌妒。

然后,就必须看Landing了。看了I Come From Two Indias,你会更appreciate Landing 里头的真诚。我看了I Come From Two Indias再重看Landing,就更能理解当中的喜与悲,就明白了它为什么得奖了。(For India也获Emmy提名,但Landing则最终让Vir Das抱回了 International Emmy Award)。

可是,仅仅那几个Netflix Special,当然不足以明白我为什么疯狂地着迷。接下来,请你到Youtube看一下他在Covid期间做的Ten On Ten。(第一集:Religion vs comedy; 第二集:Who has Freedom of Speech?;第三集:Is the West More Privileged?;第四集:Jokes for the Dead;第五集:Tribalism and Cancel Culture vs comedy;第六集:Brother vs Others。)每一集都选了个沉重的题材,有点儿像好笑的Ted Talks,有点儿像朋友在“吹水”分享自己的哲学思想……

 Ten On Ten Play List


如果你看了Ten on Ten也喜欢上他,我也不必一一介绍了,你一定会和我一样,自己慢慢地寻宝。

如果你看了Ten on Ten还是没喜欢上他,那不好意思,我们喜欢的Stand up comedy不一样。


Vir Das是我心目中在内容尺度上拿捏得最好的单口喜剧演员。可他又不是单口喜剧演员这么简单……
他是个读书人。我喜欢他细心推敲的用词,喜欢他幽默的类比,喜欢他用最幽默的方式发出最洪亮的声音。
他是个破釜沉舟办大事的人。我喜欢他的process,他说他总是先宣布他要世界巡演了,海报也设计了,宣传短片也出炉了,巡演国家也公布了,这才慢慢找场地、写题材。
他是个艺术家。For India、Landing,甚至他在The Field Dream里“What is the Sound of India”的概念,都细腻深刻得叫人感动。
他唱歌、演戏、写剧本、写专栏、监制、导演,还有个名叫'Weirdass Comedy'的Production House。


最后,给你分享他在Knox College Graudiation上的致辞。大智若愚的可爱。

Monday, 4 July 2022

未曾老去,不再年轻



倪匡也走了……
伴了我几十年的传奇,无声的跌坠星河背后。
我的生命中,永远有着卫斯理。

怎么知道自己不再年轻了呢?当自己青春岁月里的那些人与事,一个个从回忆变成只待追忆。

最近在飞机上看《梅艳芳》,我甚至不是张国荣梅艳芳的歌迷,张国荣万人空巷的葬礼叫我莫名悲伤,在漆黑机舱内抽泣、哭肿了眼,久久不能平复。可能是忆起一代巨星的陨落,可能是为了不复返的时光……

那些看似生命中渡潭之雁,其实都编制着与我们似有若无的牵连。

倪匡也走了。我深信自己未曾老去,只是不再年轻……

Thursday, 21 October 2021

科幻和哲学

最近迷上“老高与小茉”和“脱口秀大会”。(关于脱口秀大会,我改天写一篇再说说。)

这“老高与小茉”的YouTube Channel是薇介绍给我的,她说:“老高常说一些我很小的时候你给我说的事儿,那些我小时候没听懂的故事……”。薇开始时发了Spotify的link来,但我因为忙,没有机会好好认真的听。后来她又发了个YouTube video的link来,我正好有点空余时间,看了,就爱上了。

当年,爸爸因工作从槟城搬到怡保,我们从住在热闹的大家庭搬到个近乎举目无亲的环境。那首几年,感觉特别孤单(妹妹要等我差不多读完一年级了才出世),书籍也因而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我们虽是小康之家,但妈妈在于买书订杂志给孩子这事儿上非常慷慨。(我们小时候资讯有限,别说没有互联网,即使是电视台、电台也就那么几个台 -- 也因此我可是非常热衷于用sw收听外国电台的。不看书的话,也实在没有太多其他选择)。开始时是以故事书为主,可是小孩子的故事,来来去去那几种变化,我很快就厌了,开始收集非小说故事类的书籍,就是自那时候开始看了很多如The Bermuda Triangle、Atlantis等的传说,学了一堆什么第四度空间、Schrödinger's Cat等词汇,又迷上了天文地理历史等。有阵子妈妈订阅读者文摘,偶尔也会看上了读者文摘的广告而买了一些精美的画册书籍。什么《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神话故事精选》、《历史悬案》等。在认识“卫斯理”之前,我已经是非常天马行空,脑洞大开的人了。

接着,我又疯狂的迷上科幻小说和电影。好的科幻,必定会丢一堆好的哲学问题。我就是在成长路上受到这些科幻小说丢出的问题影响,自问自答,和自己辩论,然后成了无宗教信仰但相信有“神”的这么一个人。

年纪再大一些,我绝对崇拜物理学家。总觉得他们都是最接近真理的人类。Einstein、Hawking、Feynman等无不是天真烂漫调皮有趣的灵魂。你想想,所有的物理理论,全始于科学幻想,爱因斯坦不就是靠想象写了相对论吗?而所有的物理理论,再深究下去,必定要碰及哲学思考。

而老高这频道,题材五花八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未解之谜、世界趣闻轶事、悬案、都市传说、阴谋论等各种故事与传说。他每星期上载一个十多二十分钟的影片,天马行空,非常精彩。在过去的两个星期内,我一口气看了他过去几年的影片,喜欢得很。以后再忙,也可以每星期看一段十多二十分钟的影片,然后好好思考。

好多人说老高好多内容都不对,但我觉得,在天桥底听说书的讲故事,首先说书的必须把故事说得有条有序,再来故事必须精彩绝伦,听完故事的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引发了无穷的想象与思考,回家再去查查看他所说的,再开阔视野(连看书都得“尽信书不如无书”,更何况是天桥底听故事)。而小茉更是扮演了天桥下听书者的角色,时而打岔,时而发问,时而调侃,有趣得很。 

据说老高以前每晚必须给小茉讲睡前故事,为了每晚的故事,每天都要收集各种有趣的奇闻异事,久而久之收集许多资料,最后干脆将收集的资料做成谈话型视频频道。大家有空可以到他们的channel去看看。

这儿先分享一个绝对会让你以豁达的心情面对生老病死的影片:

Wednesday, 22 September 2021

用一首音乐,诠释我的青春岁月




用一首音乐,诠释我的青春岁月
(我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告别童年
却总没理清究竟何时是青春岁月)

奇幻的音乐飘渺虚无
(说不出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从莫高窟的壁画飘逸而出
(所以戈壁    折射    口笛般的广袤辽阔)

用生命摸索试探
(所以鸣沙    模仿    木鱼般的袅袅娜娜)

用芳华飞展绚烂
(所以阳关   飞扬    弹拨乐般的灵巧活泼)

渐趋热闹却迷恋起安详肃穆
(所以石窟   恢复    泛音般的清冷寂寞)

合奏一曲太仓促
(谁的青春余音缭绕如怨如慕)



你可以这样解读:
奇幻的音乐飘渺虚无
从莫高窟的壁画飘逸而出
用生命摸索试探
用芳华飞展绚烂
渐趋热闹却迷恋起安详肃穆
合奏一曲太仓促



我可以这样阐述:
说不出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所以戈壁    折射    口笛般的广袤辽阔
所以鸣沙    模仿    木鱼般的袅袅娜娜
所以阳关    飞扬    弹拨乐般的灵巧活泼
所以石窟    恢复    泛音般的清冷寂寞
谁的青春余音缭绕如怨如慕

Sunday, 8 August 2021

偷闲加油站:张学友"A Classic Tour"世界巡回演唱会2019香港站再见篇

从小,到香港红馆(香港红磡体育馆)看演唱会一直是我的梦想。

我们小时候,资讯不发达,我通过录影带看的第一场完整的演唱会是许冠杰相识廿载演唱会'87,就是那时候,我才认识了红馆。(许冠杰正好是第一位在红馆开演唱会的歌手,演唱会为《总督许冠杰演唱会》)那些年,红馆好像是很神圣的所在。当时怎样衡量一个歌手是否当红?看他能在红馆开几场演唱会。

而,看一场张学友演唱会也正好在我的bucket list里头。

(我愿意去看的流行歌手演唱会不多,大多数,免费送我票我还害怕浪费我的时间呢。哈哈!)偏偏,张学友的却次次都抢不到票。张学友虽然不是每个人的偶像,但是,上个世纪受香港娱乐文化熏陶的人,很少会不喜欢张学友的。他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演技好,唱歌更是大家公认的好。我身边,他的歌迷可不少。我不敢说自己是歌迷,但他的歌绝对是青春岁月里头的一大部分。

这次遇贵人,Bong送了我这份大礼,一箭双雕。还“喷”到了薇。(她就是个货真价实的歌迷!)


自2016年启动的学友‧经典世界巡回演唱会《A CLASSIC TOUR》已经走过了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最后回到香港,来个《學友 · 經典 - 香港站 · 再見篇 A Classic Tour》唱足233场。我们有幸来这儿和大家一起凑热闹。


从地铁走出来,有一点嘉年华的热闹气氛。大家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都是喜滋滋充满期待的。靠近红馆时,卖荧光棒的、卖各种演唱会‘必需品’的,比比皆是。

红馆外的广场,全是歌迷,等着演唱会开始

雀跃的等待演唱会开始

红馆,我终于来啦~




在香港看演唱会的好处是,不必听那些把广东歌翻译为华语歌的歌曲。我从1985年开始听张学友唱歌,听了三十多年,他的这演唱会,老歌,新歌,流行的,冷门的,全都唱了一些,我竟然首首会唱,有点不可思议。最兴奋的是,他竟然唱慢慢、不经不觉、春风秋雨这几首不怎么流行,但是绝对是我心头爱的好歌。

多好听?对不起,那没法子和你分享。但视觉上的享受做得如何?倒有一堆照片可以show off一下。











我们从还没开场high到encore完毕,然后随着大家到体育馆外头等学友出来说再见,再目送他的车远去。然后一块儿哼着学友的歌曲,一路亢奋回酒店。完美。

Saturday, 7 August 2021

偷闲加油站:香港之三天两夜

我成长于香港娱乐业最辉煌的年代,所以,对香港有种莫名的情意结。如果不是因为香港消费太贵,我应该常找机会去走走吃吃。

那年,我幸运,Bong送了我一份大礼(仍难尽信我是这样的无穷好运)。于是,有了个非去香港不可的理由。

喝杯丝袜奶茶等我妹妹
我们姐妹俩各自从自己所在的城市飞往香港,在香港赤腊角机场汇合。我们的航班抵步时间相差一小时左右,我先去取了之前上网买的机场快线旅游票,还可以在机场先买杯丝袜奶茶庆祝抵步香港。



Day 1
住宿:香港客舍酒店
吃喝:龙记云吞面,兰芳园,泰昌饼家,九记牛腩,咖喱鱼蛋
玩乐:上环,PMQ元创方,金鱼街,维多利亚港夜景



太久没去香港了,已经忘了,香港的酒店会有多小。走进“客舍”的大厅,觉得挺满意的,一走进房间,就有点哭笑不得了。香港人爱说的“一眼望晒”就绝对是这个意思。我这身高,从门口走到床也不过两步之遥,床尾就是厕所(绝对没空隙!)。不过,房间设计新颖干净,我们倒不介意。最重要的是,来到香港,不出去吃吃喝喝难道还留在房里吗?



饿坏了,先到对面吃个云吞面。没特别好吃销魂,但反正肚子饿,满足!



吃完了两人乘各种交通工具到处逛。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到香港,不需要到各景点打卡,纯粹走走吃吃,感受那些熟悉的街景,怀旧一下。




到兰芳园喝奶茶去

人再多,也得买几个吃吃


九记牛腩对面的大排档,好像好好吃,下次来尝尝

九记牛腩面,好好吃。撑死了


我俩都没到过PMQ元创方,这一次特地把它排入行程。这建筑物前身是中央书院,后改为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从外观还是有香港警局的味道。里头都是文化空间,感觉不错。时间允许的话,值得一游。




我们离开了PMQ原创方,一路往金鱼街走去。逛了夜市,吃了咖喱鱼蛋。非常香港。








最后,觉得不到维多利亚港拍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好像说不过去,于是又特地去了一趟。





回到房间,查看一下,走了近三万步!我的旅行,最自虐。哈哈。



Day 2
住宿:香港客舍酒店
吃喝:鸡蛋仔,点点心,忠记粥品,新香園 (堅記),Calbee,澳门茶餐厅
玩乐:香港玉器市場,天后庙,深水埗,喜帖街


隔天早上,去跟朋友取票,然后买了个鸡蛋仔边走边吃,多幸福。

乘地铁到柯士甸站,然后到点点心吃点心去。我们在餐厅开门前抵步,队伍不算太长。再加上只有我们两人,很快就有得进入餐厅了。


我们俩食量小,想吃的很多,但不可浪费食物,所以也只敢点那么几样解馋。






点心吃撑了,就走路吧。一路朝天后庙的方向走去,倒是拍了不少照片。





误打误撞又进了玉器市场。我们不识货,也就走走看看拍拍照而已。




最后,终于来到天后庙。来了几回香港,不曾来看看,这次反正闲着,就来看这个在香港电视剧和电影里都再熟悉不过的古庙吧。






游了天后庙,想到美都吃一点什么,可惜餐室还没开,我们只好在门口拍了那浓浓50年代的气息。



最后,我们在忠记吃了典型的广东靓粥,然后乘地铁到另一个我俩都没到过的地方 -- 深水埗。




深水埗离九龙繁华中心不远,却没了高楼大厦玻璃帷幕,而保留着历史韵味的简朴旧楼房。


我们在深水埗的第一站,当然是吃。我们去大家大力推荐的新香园坚记吃蛋牛治。



吃饱了就乱逛,汝州街(珠仔街)、基隆街(鈕扣街)、大南街(皮革街)、南昌街(花邊街)等,都浓浓的旧日情怀,趣味怏然的。




还碰见一间马来西亚餐厅,排长龙呢!


离开深水埗后我们就到喜帖街去走走逛逛,消磨时间。







最爱香港人的翻译,总是鬼马的


最后,我们也因为想念澳门,选了澳门茶餐厅吃晚餐。






晚餐后,终于到了我们千盼万盼的时间,可以往红磡香港体育馆出发啦~
(演唱会,请看下篇



当天回房间,再查一下,也走了25890步。哈哈。






Day 3 (回家啦~)
吃喝:香港仔鱼蛋粉,机场镛记


最后一天,可懒了。就在附近的香港仔鱼蛋粉吃早餐,然后在住处附近走走逛逛。




正好是农历新年前,我们还买了不少鬼马可爱的红包封



离开香港前,在机场吃了镛记,心满意足的回家。




Other itineraries:
2017 - Germany: Upper Middle Rhine Valley One Day Tour (Stay 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