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昌楼 |
小时候在报章上读过篇文章,说六十年代美国通过卫星照片发现了中国南部山区分布着数量惊人,类似导弹发射井的东西。这个发现惊动了白宫,于是派人前来调查,才发现是客家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土楼。暂且不说这是不是虚构,但那时在我小小心灵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曾读过有一次七级地震让几个圆楼墙体震裂几十公分,然后又因向心力而逐渐自行复合的。所以,我自小对土楼抱有无比的想象。这一次春心荡漾之旅既然已经到了福建,当然得想尽办法把土楼编入行程。
在“做功课”时,一心想要住在土楼里,好好地体验一下这神奇的地方。可是,根据我们的计划,在福建的那几天,我找不到任何一家土楼容得下我们十个大人两个小孩的,也幸亏是这样子,我们才得以住进了良屿民宿,住进了塔下村。(当我们参观土楼时,当我真正了解土楼里的生活时,我窃喜。幸亏都客满,否则我就得带着老人和小孩住进土楼里了。我住下来倒没什么大问题,不就住在三、五楼,下到一楼洗刷上厕所。来旅游的老人家和有小孩的可不习惯了。再加上没得比较倒无所谓,住了良屿民宿,传统土楼就不想住了)
(从恩那儿借来的照片)这是一种生活,更是一道风景。 |
我以前以为土楼都是圆楼,“做功课”详读资料时才发觉土楼有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土楼的真正定义,在于土墙。墙的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糯米饭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福建土楼基本上是个经典的御外凝内的生活方式,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今天的我们应该很难想象与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但其实,这是个非常合理及科学的,互持互助的生活方式。
我因选择了良屿民宿,于是住在塔下村,所以我们的土楼游就理所当然的专注于南靖县。南靖县当中最出名的土楼应该是田螺坑土楼群的四菜一汤吧。(反正我决定住宿后,开始找南靖/塔下村资料时,最常看见的照片就是田螺坑)
我们从厦门包车到塔下村的交通,也包带我们土楼半日游。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土楼是裕昌楼。此座圆形土楼已近有700年历史,是福建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土楼之一。它的特点是楼内三、四层回廊支柱朝顺时针方向倾斜,而五层回廊支柱朝逆时针方向倾斜,因此俗称“东歪西斜楼”。
裕昌楼内中庭建有圆形的祖堂,裕昌楼底层后半圈靠山一边的各家厨房,各有水井一口,在炉灶旁边,用水方便,这是福建土楼中用水如此方便的唯一例子。我们碰上好客的主人,用这井水泡了茶免费请我们喝,好喝呢!
参观了裕昌楼,我们就往田螺坑土楼群开去。我们先是在山脚仰望,然后到土楼群参观,再到山上俯视。绝对是360°把四菜一汤看了一遍。
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 这群建筑物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主要由一座方楼(步云楼)、三座圆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一座椭圆楼(文昌楼)组成,是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由于是由五座形状不同的土楼组成,褐墙黑瓦错落有致,被形容为“天下掉下的碟子,地上长出的蘑菇”,也被人们戏称为“四菜一汤”。
仰望田螺坑 |
俯视田螺坑 |
土楼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至五层为起居室,院落里有水井。由于是聚族而居,我可以想像这儿过节的盛景。我有时候,会想念小时候几家人住在一起的热闹……
我们离开前,村民开始为晚餐作准备。遗憾的是我们没机会留下来看几家人一起吃饭的盛况。
我好想留下来吃饭…… |
最后,我们回到塔下村自由活动,继续欣赏塔下村沿河而建的土楼(我没算,但资料说这儿共有47座土楼)。土楼形态丰富,有方的、圆的,围裙形、曲尺形……
网上借来的航拍照片:太极水乡塔下村 |
溪流呈“S”形从村中穿过,街巷建筑主要沿着溪流两岸分布。两座圆楼裕德楼和顺昌楼位于溪流两侧,结合溪流形状像太极,因此塔下又被誉为“太极水乡”。
村里最著名的建筑物应该是德远堂。是中国现存的较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坐落在村庄东面山坡下,大门两边各摆着一个大石鼓,石鼓屏风穿凿雕刻着二十四孝传统人物塑像。大殿横梁上镌刻着朱熹的警句:“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德远堂 |
德远堂前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池塘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24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这24根石龙旗杆,是中国现存最多的石龙旗。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竖立石质的旗杆以示庆祝。
我们最爱做的事,就是沿着溪流慢慢的散步,看这淳朴的地方,感受最真实的慢生活……
有没有时光隧道的感觉?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