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March 2017

妈妈不在家之食谱(七十二):改装版Chimichurri虾

我一直想要弄一瓶Chimichurri  sauce,可是总是懒。今天不知道要玩什么玩意儿,于是决定弄个改装版的Chimichurri虾。

我把家里菜圃里找得到的香料都採了一些:
1. 九层塔两把
2. 芫茜两把
3. 薄荷少许
4. 葱少许

加上其它材料:
1. 蒜头五瓣
2. 小辣椒两条

把以上的香料和其它材料都却成蓉,放入碗里。

往碗里加入以下调味料然后拌均匀放一旁备用:
1. 胡椒粉一匙
2. 盐少许
3. red wine vinegar适量
4. 橄榄油少许

另一边,把小虾排在微波炉蒸器上,放入微波炉里蒸两分钟。放一旁备用。

最后,下一点猪油把锅热了,然后把碗里拌好的调味料和小虾都放入锅里大火快炒即可。酸酸辣辣香香,包你喜欢。


Monday 13 March 2017

妈妈不在家之食谱(七十一):中西合璧烤南瓜

还记得我种在那超级简单的迷你温室里头的生菜吗?今天它们要上场了。我没把它们种成普通生菜,我把它们当microgreen食用。



材料:
1. 南瓜适量 - 切块状
2. 小辣椒三条
3. dill、九层塔和薄荷各一把(依个人喜好)
4. 番茄一粒
5. microgreen一把
6. 橄榄油


调味料:
1. balsamic vinegar
2. garlic salt
3. 现搅黑胡椒
4. 花椒


步骤:
1. 把烤箱预先弄热(200摄氏)
2. 把切好的南瓜丢进烤盘里,倒入橄榄油、醋、盐、黑胡椒,稍微搅一搅。

3. 盖上aluminum foil然后把烤盘放入烤箱,用摄氏200,烤15分钟。
4. 15分钟后取出,把南瓜翻一翻。加入dill、九层塔和薄荷,盖上aluminum foil后放入烤箱再烤15分钟。

5. 总共烤了30分钟后,取出aluminum foil,加入番茄,再烤分钟。
6. 烤好了,取出,撒上microgreen,用九层塔花点缀,就可以上桌啦~


Sunday 12 March 2017

妈妈不在家之食谱(七十):一个人的两餐

周末,反正就自己一个人,睡到自然醒,洗衣、晒衣、吃brunch、看戏、读书……
也就是在周末,必须把冰箱里剩下的食材给解决了。反正菜圃里还有几种蔬菜供选择,变化可多了。

炒了刘一帆版本的黄金蛋炒饭(但懒惰把蛋黄与蛋白分开)为基本,Brunch和晚餐个有变化。

偷工减料的变相黄金蛋炒饭:
1. 把鸡蛋打入碗里,打碎。
2. 把蒜头、小辣椒、小洋葱切成细丁。
3. 锅子下油烧热,然后把隔夜饭放入锅中,用锅勺底面压平。
4. 倒入鸡蛋,快速翻炒,让蛋包裹每颗饭粒,让米饭粒粒分开,每一粒都在饭锅中跳动。
5. 在锅中央把米饭拨开,加一点油,把蒜米、小辣椒、小洋葱爆香,然后大火把米饭和所有食材翻炒,加一点儿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


Brunch:
把刚才的黄金蛋炒饭盛进碟里,撒上油炸江鱼仔、dill、切几片番茄就可以上桌。配上翻热的药材汤。美味可口又有营养。


晚餐:番茄牛肉末炒饭+红笕菜味噌汤
1. 早上吃剩的半粒番茄切丁备用。
2. 把几瓣蒜头切成蓉备用。
3. 菜圃里剪了一些红笕菜、九层塔和葱,洗干净备用。
4. 牛肉末用胡椒粉稍微腌一腌。
5. 锅里加油,热了把蒜米倒入爆香,然后加入牛肉末,关小火让牛肉末在锅里慢慢变得香脆。
6. 牛肉末好了就加入蕃茄丁,倒一点辣椒酱(我想用番茄酱的,家里原来没有,只好用辣椒酱代替),加入九层塔,大火快炒。
7. 起锅后,锅里再加一点油,油热了把下午的炒饭翻炒。
8. 盛在碟里后把葱切了撒上即可。


在等牛肉末变香脆的当儿,量一碗水倒入另一个小锅里,加入一小勺味噌。水沸了倒入预先放好红笕菜的碗里即可。


就这样子,简简单单的,两餐都有汤有菜有蛋白质。呵呵。

Saturday 11 March 2017

Hidden Figures

三八妇女节那天,我和朋友去看了"Hidden Figures",这肯定是最贴切的妇女节庆祝方式(虽然我们纯粹是巧合)。

去年,我在bookdepository的网站上买了本Hidden Figures,收到了才发觉自己无意中买了Young Readers' Edition,不过我还是一口气把它看完。书写得没怎么样(可能因为是少年版),可是这真实故事非常感人。

这是关于忍辱的故事,这是关于坚强的故事,这是关于向上的故事,这是关于永不放弃的故事……

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是今天的我们所不能想象的。而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这几位African-American女性数学家、工程师在NASA里默默地为美国送人上太空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在这本书之前,我们不曾听说NASA里头的'West Wing',历史书里总是忽略了许多真实的无名英雄……

看了这本书后,我一直期待着电影。一来我认为电影可以把这故事述说得非常感人,二来我希望电影可以让更多普罗大众知道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当然,我也偷偷想念着Kevin Costner……



果然,电影拍得好看,在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的历史背景上,它避开了煽情,娓娓地说着三位非裔女性的生活故事。有时候轻松活泼,有时候严肃沉重,有时候幽默有趣……娱乐性丰富的同时又引人深思。我们看着Katherine Johnson, Mary Jackson 和 Dorothy Vaughan如何在事业上、家庭里、生活中处理种族及性别歧视课题,也看着她们如何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她们各自都是颗闪耀的星星,身上都有傲骨,在道道不通的环境里走出了一条大道。




书里我印象较深刻的一幕
由于这真实故事本身非常激励感人,导演舍弃了花俏,只是很忠厚老实地把Katherine Johnson, Mary Jackson和Dorothy Vaughan的故事简简单单地说了一遍。当然,这毕竟是电影,导演也并没有完全忠于史实,但当中的更改我是能够接受的。Kevin Costner、Kirsten Dunst和Jim Parsons的角色是虚构的,为的是增加电影的戏剧性。(否则也没有白人上司用铁锤把"Coloreds Only” bathroom sign拆下的一幕、否则也没有"Here at NASA we all pee the same color"这样的对白)

Taraji P. Henson, Janelle Monáe和Octavia Spencer的荧幕化学很好,电影的第一幕观众都轻易地爱上了她们。我们都喜欢她们之间的友谊,我们都相信她们的坚韧。还有久违的Kevin Costner,他演活了那种objective-driven,不拘言笑的强势领袖。我还意外的喜欢Glen Powell,不知道John Glenn的笑容有没有这么真诚灿烂。难怪这部电影拿下了2017年的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 fo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by a Cast in a Motion Picture。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这本书之前完全没听说过原来有这么一群女性数学家,在那个还没有电脑的年代,手握铅笔扮演着“human computers”的角色,把火箭和太空人送上太空,那么,你就该读这本书。如果你不爱看书,那么,请你务必要看这部电影。是的,虽然这只是部典型好莱坞程式的娱乐电影,但是Katherine Johnson, Mary Jackson和 Dorothy Vaughan的故事太感人,我们不应该到现在才知道她们的存在。

如果你有孩子,请你带他们进戏院看这部电影,这是娱乐性丰富的历史课:(一)NASA航天史;(二)电脑的起步;(三)那个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年代。

让你的孩子看看这些杰出的人才,因为肤色和性别,而当不上她们原本有资格当上的职位、而被隔离在不同的建筑物工作。而她们如何不自哀自怨地向上,如何排除万难地向前,如何在被亏待后仍然一心一意地奉献……让你的孩子明白我们必须尽己所能,我们必须永不停止的学习。

趁这个机会,和你的孩子谈谈人生与价值观……






请你也读:

'Hidden Figures': How Black Women Did The Math That Put Men On The Moon

The ‘Hidden Figures’ of NASA’s Early Years and the Woman Who Told Their Story

Overlooked heroes from technology’s early days inspire tomorrow’s STEM leaders

种洋葱

妈妈不在家,厨房里的食材用得少、用得慢,今天又发现一大颗洋葱发芽了,二话不说就把它种到我的小菜圃里。留心一看,我菜圃里都是葱呀~蒜头啊~姜呀~那些被搁在厨房里太久发芽后种下的。


妈妈再不回来,我可以开小摊子卖菜了~

Wednesday 1 March 2017

我要的规律

别看我平时一副不按理牌出牌的模样,好像很随心所欲的样子,其实,我也喜欢在生活中有些特定的规律。

最近我在日常生活的时间上做了些调整。现在每天五点十五分起床,拉筋半小时、7 minutes workout、静坐,然后上大号、冲凉,最后才吃早餐(妈妈不在家时就煮了汤,放入slow cooker的那时间段吃早餐)。当然,月经期间我让身体好好休息。

早餐我尽量多加变化。有时候是牛奶麦片,有时候三文治,有时候是简单美味的药材面。比如说今天吧,我就把昨天剩下的药材汤煮热,加入面条、杏鲍菇、杞子、鸡蛋,煮熟了加入院子里剪下的青菜和江鱼仔,简单美味又健康。



Monday 27 February 2017

妈妈不在家之食谱(六十九):蒜香花椒虾仁杏鲍菇

我从西安回来后,嘴馋,到淘宝弄了一瓶花椒油和一包花椒回来。妈妈还没有机会大展身手就忙着抱孙去了,我今天就忍不住拿花椒来做实验。想象中花椒配蒜香一定错不了,打开冰箱看什么可以适合作蒜香的,就来玩一个蒜香花椒虾仁杏鲍菇。


材料:
蒜头半粒,切片
花椒半匙
小辣椒一条,切小块
虾仁适量
杏鲍菇适量,切块
猪油适量


步骤:
用盐把虾仁腌一腌,放一旁备用。
杏鲍菇切块,用滚水烫一烫,放一边备用。
大火把猪油烧热了,加入花椒炒一炒。花椒飘香后捞起。
把蒜头和小辣椒下锅大火继续炒。
加入虾仁大火炒之。
在虾仁转淡红后加入已半熟的杏鲍菇大火炒一炒即可。
最后把一部分油炸过的花椒和蒜米撒上即可上桌。


下一次杏鲍菇不用灼了,我要用牛油煎。呵呵。

Sunday 26 February 2017

妈妈不在家之食谱(六十八):烟熏鸭胸蒸豆腐


妈妈不在家,我总会买些烟熏鸭胸肉备用。一来我爱吃,二来可以玩好多花样。

今天来点儿禅意,弄个烟熏鸭胸蒸豆腐。绝对是懒人食谱。

步骤:
1. 把豆腐切了,淋上一些头抽。
2. 烟熏鸭胸切成薄片放在豆腐上。(没完全解冻就切比较容易切成薄片)
3. 蒸至鸭胸肉软了即可。(别蒸太久,肉太硬不好吃)
4. 加上dill(就为美观。)

鸭肉的汁会流出,豆腐会有淡淡肉味。吃豆腐,我个人是特别喜爱这种清淡口味的吃法的。

要是可以在院子里吃就更有禅意了





Saturday 25 February 2017

公主驾到……


小王子驾到时,我兴奋莫名,不知自量地弄了双马宝宝脚套手套,但是没给他写部落格,要把公告天下的喜悦留给他父母。

小公主驾到,我有自知之明,什么女红都不做了,就给她画张小卡片吧。大姨又有新玩伴了。

Princess, welcome to our galaxy……

妈妈不在家之食谱(六十七):熏鸭胸配microgreen

之前播种的cherry tomatoes长得密密麻麻的,决定把一些苗给拔除。可又不舍得这样子便扔了,打算当microgreen今晚给吃了。

冰箱内还有之前买的熏鸭胸,正好派上用场。

把熏鸭胸切薄片,白饭煮快熟时把肉片铺在饭上蒸。(要注意,过熟就不好吃了)饭里有熏鸭肉的香味,好吃得很。

肉片蒸熟了就取出,撒上小苗和炸蒜米就成啦~

Saturday 18 February 2017

就是个不断寻找自己的过程

我记得刚开始做工的那十多年,我每天早上都带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去上班。我对那些学不完的事儿充满好奇,天天兴致勃勃地学习。那些满足感、贡献感像鸦片一样,工作即使排山倒海,拍拍身上尘土、抖掉身上水珠,又是往前冲的一条好汉。

后来,组织换了一种我无法理解似有若无的理念,汪峰的《觉醒》成了最真实的写照。我漠视那个已经不再熟悉的环境,把心思放在团队里的新一代,用我的绵力为社会训练一批专业,就为了心底的骄傲和光明。

再后来,我幸运。突然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过着悠然而往清静无为的生活(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

宇宙忙着给我捧上无限的可能,我的导师以一个Law of Least Effort让我欣然接受了送上门来的责任。

五天过去了,我遇上了无数的挑战,却也同时为无数人带来了新希望。The Law of Giving and Receiving教我the process of circulating joy and affluence in life。我再次每天带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去上班。笃定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只愿这颗跳动不停的心永远慈爱。




第三极 
原唱:许巍
填词:王海涛
谱曲:许巍
编曲 :王文颖(贝贝)

何必管一片海
有多澎湃
何必管那山岗
它高在什么地方
只愿这颗跳动不停的心
永远慈爱
好让这世间冰冷的胸膛
如盛开的暖阳
旅人等在那里
虔诚仰望着云开
咏唱回荡那里
伴着寂寞的旅程
心中这一只鹰
在哪里翱翔
心中这一朵花
它开在那片草原
旅人等在那里
虔诚仰望着云开
咏唱回荡那里
伴着寂寞的旅程
我就停在这里
跋山涉水后等待
我永远在这里
涌着爱面朝沧海

Sunday 12 February 2017

农历新年过了,怎么处理长寿花

新年总爱买些新年观赏花卉。好多人新年过后枯了就丢。我觉得可惜,想要把它们种好。去年新年买了一盆长寿花,花谢后换盆,悉心照顾至今一直活得好好的,可惜没开花没新进展。今年决定再买一盆过年。


新年她大红大绿的,好迷人。可是,我买时毕竟已经盛放,到了年十二,花都谢了。

我把开花的枝干都给剪了(可是还有一些没谢的小花,不舍得丢了,收在小杯里摆在桌上欣赏)

最后,在一个中型盆里放了自己掺的土(沙石与腐植土一对一比例),把去年的和今年的种在一起,希望他们可以活得好好的。

等他们强壮后再来尝试催花。

Saturday 11 February 2017

Ted Chiang的小故事

我果然去book depository买了Ted Chiang(姜峯楠)的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究竟是过去的我预知未来所以顺流而行买了这本书,还是过去的我以自由意志决定了今天的我读这本书……我是依序泼墨成画,还是袖手看泼墨成画,或是依画泼墨



Ted Chiang至2015年为止写了十五篇短篇,七篇得奖(还有其他最佳作者奖什么的)。他的故事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可能,大家潜意识里都相信世界不需要像现在这样……



Ted Chiang写小说,你也不觉得高潮迭起,可是他娓娓道来,一些复杂的想法在有条不紊的信息积累后突然显现。平淡中奇幻暗涌。关于人生、人性的问题,时不时悄悄地渗透进来,我招架不住(可能也不想招架)。

如果你已经看了电影Arrival,问了自己很多问题,也享受这种头昏脑胀的过程,你会喜欢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与其说是科幻小说集,不如就称之为短篇故事集吧。人文主义者写的短篇小说。八个小故事,无数大问题。

  • "Tower of Babylon" (Nebula Award winner)
  • "Understand"
  • "Division by Zero"
  • "Story of Your Life" (Nebula Award and Theodore Sturgeon Memorial Award winner)
  • "Seventy-Two Letters"  (Sidewise Award winner)
  •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cience"
  • "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 (Hugo Award, Locus Award and Nebula Award winner)
  • "Liking What You See: A Documentary"

Friday 10 February 2017

光合作用与光呼吸 - 我们应该知道的事

虽然读书时biology绝对不是我的强项,但我自问是专心听课的好学生,老师教过的即使我背不了,总也有印象。我很肯定,从小学的人文与环境,到初中的科学,再到高中五的生物课,甚至是小时候接触的所有课外读物,都说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而呼吸是二十四小时都在做的事,所以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晚间释放二氧化碳。

说起光合作用,大家都想起这个吧


直到我迷上空凤和多肉植物,我才发现普遍上大家都没把事情说清楚。

话说许多空凤和多肉专家交待我们不可以晚间浇水,我把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用在Google上,这才发现:

光合作用有两种:



产氧光合作用是我们所熟悉的,不产氧光合作用可以简括如下:
CO+ 2H2A + Light Energy → [CH2O] + 2A + H2O(source: LiveScience.com)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Photorespiration是损耗能量的副反应。有些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已经学会减少这副反应。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植物可以分为三种

  • C, start subscript, 3, end subscript plants - 大多数植物是这类,没什么特别方法减少photorespiration的
  • C, start subscript, 4, end subscript plants - C4植物将二氧化碳的固定与Calvin Cycle其他反应隔开
  • 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CAM植物在不同时间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与Calvin Cycle(白天气孔关闭以避免水分过快的流失,夜间气孔开放以摄取二氧化碳。)

有兴趣的可以到Khan Academy上课:Photosynthesis


据知,这世上有6%的植物是CAM植物,在这里(CAM plants examples)选几个你喜欢的放在睡房应该错不了。

我最近觉得自己长期开冷气房间太干燥,再加上我觉得在房里加些绿意应该更有生气,于是参考了网上传的NASA Guide to Air Filtering Houseplants,组了一盆净化空气高手(Snake plant, Pothos, Fittonia albivenis, Spider plant)。想要看得更详细的可以读Nasa与ALCA的报告(INTERIOR LANDSCAPE PLANTS FOR INDOOR AIR POLLUTION ABATEMENT


Thursday 9 February 2017

新手的子持莲华种植心得

很喜欢子持莲华,一来是因为名字很诗意,二来是喜欢她像花朵一样优雅。可是,一年半以来,我前前后后应该杀死了好几盆的子持莲华了。

活下来的就只有几经折磨的这一盆。这是朋友从金马伦给我带的两小盆的子持莲华,我把它们都种进一个陶盆里。看,开始时像花朵一样。
Aug 2015

给我种了三个月后,开始徒长,变畸形了。
Nov 2015

我受不住刺激,屡次换土。有时候它们奄奄一息,有时候它们又徒长,有时候它们索性停止长大。
Sep 2016

后来,在网上读到说这植物可以在很恶劣的土壤生长,最重要必须确保排水性好。我把心一横,从去年十月开始,我把陶盆里的土全都换成小沙石,然后把它扔到墙边露养(我家墙边直射的阳光只有早上八点到中午两点左右)。结果,已经徒长的至少也稍微合起来了,长出来的小宝宝不再细细长长了,我开始看到些希望了…… 

Feb 2017

Wednesday 8 February 2017

再来尝试微景观

两年前我在Boxing Day弄了个terrarium,但我把它养在pergola的桌上,因天气酷热而把青苔都给热死了。Terrarium的瓶子一直被我扔在一旁弃之不理,最近心血来潮,决定再尝试一下。这次找捷径,决定找一些热带国家的植物以确保较高的成功率。

首先,在我家草地上掘了几棵野草(别笑,野草也很漂亮的,还有秀气小野花呢)


依据之前的步骤,先铺上一层轻石,然后把浸泡好的水苔铺在轻石上。过后再铺上种植土。最后,把我在自己家里找得到的适合的植物用钳子慢慢种在瓶子里,然后把摆设品随自己喜好摆进瓶子里便可。



你认出了几种野草呢?

Tuesday 7 February 2017

水Jambu (水蓊果)


水蓊,我们槟城福建人称“水jambu”(水蓊原产于马来群岛,17世纪由荷兰人引进台湾,由于我们称jambu,台湾就音译为莲雾。),是我最爱的水果之一。我爱吃的是这种扁钟形,果形中小,果皮表面上有隆纹的,有时候里头还有一两粒种子。酸甜酸甜的,做rojak特别好吃。现在市场上常见到的是大颗的莲雾,甜的,做rojak一点个性都没有,我不爱。

好久没吃这种马来西亚品种的“水jambu”了,妈妈今天在巴刹看见,二话不说买了一公斤回来解馋。淋上自制rojak酱,撒上花生末,好吃又消暑。

小时候,我三姨婆家庭院有棵水蓊树,结果时一树鲜红、嫩红、浅红,特别漂亮。我们在院子里玩,渴了也不找水喝,地上捡几颗、树上採几颗,在衣服上抹一抹就吃。“奢华”一点的就等大人想吃时弄一碗酱清+细糖,大家围着小碗沾着吃。就这样过一个热闹又满足的炎炎午后……

可惜的是,明明是马来群岛的土生植物,却因为没什么经济价值而渐渐从马来半岛消失。再过几年说起水蓊果,大家只知道从别的国家引进的品种。


我们小时候吃rojak,原料特别简单,都是当地的食材,水jambu、黄梨、ambra等,浓浓南洋风味。这几年吃 rojak,越搞越华丽,想吃水蓊还得碰运气。老来只能话当年了……

尝试拯救胡姬花

我家有棵胡姬花枯萎已久,被我遗弃一旁。今天良心发现,决定给它一次机会。

枯剩一片枯叶和一堆气根

首先,把枯了的气根都给剪了,小心的把仅剩的胡姬给取出。在水里滴了几滴液肥,把整棵干瘪瘪的胡姬给泡入水里约一个小时。几根微弱的气根上还有些气泡,给了我一丁点希望。



浸泡后取出,放上椰丝和火炭,挂在通风但没有直射光线的地方。然后,祈祷……

Monday 6 February 2017

超级简单的迷你温室

当然,在马来西亚我们是用不着温室,但我觉得这个看起来一副可以当温室的模样,就玩玩吧。

在超市买蔬果、菇类,总是用这包装:


在底部刺排水洞。


放些水检查看排水洞排水量足够吗。


完成后在最底层放些沙石,撒上一些堆肥,最后铺上腐植土。这一次我决定种生菜,这就撒上生菜种子:


在外国盖起来可以保温,我们不需要,但晚上可以盖上(这盒子其实有缝,盖上了植物还是能够呼吸)防动物害虫干扰。

接着就等生菜长大啦~


三天后……